首页

黄金圣水论坛

时间:2025-05-25 10:57:36 作者:【香港故事】警队“一哥”周一鸣:“港普” 圈粉 畅谈智慧警务 浏览量:68048

  中新网湖州10月17日电(胡丰盛 王力中)“今年3月到10月,已经卖了6000多个,生意特别好。眼下正在为明年的‘冰箱贴’作准备。”说到辞去杭州某电商负责人职位,回到家乡浙江德清莫干山制作“冰箱贴”,海归女硕士沈吉毫不避讳自己创业业绩。

  揣有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硕士毕业证,在杭州工作8年,为什么还是惦记做“冰箱贴”,开启人生另一条新赛道?近日,我们前往莫干山,进行采访。

  不愿做“宿二代” 要为家乡文化“助力”

  这些年,沈吉家里的民宿生意尚算平稳。但她不愿只做“宿二代”,有更远大的抱负。

  “她就是想做冰箱贴,真的是对冰箱贴着迷了,出去旅游必须要买当地的冰箱贴,不然都玩不好!”母亲朱应炜一直知道女儿喜欢冰箱贴,家里的双开门冰箱上已经贴满了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冰箱贴,几乎没有留有空地。

  冰箱贴是什么?这是近来国内外旅游景区出现的旅游纪念品,往往带着“诗与远方”和“纪念价值”,因其便携、具有地域文化特色、价格适中而深受年轻人喜欢。

  “妈妈不支持我离职创业,尤其是把冰箱贴当做事业。”沈吉说。

沈吉展示自己的冰箱贴。受访者供图

  “不要创业,不要创业!安心找个工作老实上班。”半辈子都在做生意的朱应炜,深知创业辛苦,只希望女儿工作能轻松些。

  但在沈吉看来,现在布局莫干山的文创事业是个很合适的契机。“我们能感受到政府对文旅事业发展的决心,背靠莫干山这一全国知名的旅游景点,加上民宿行业的火热,需要有更多新鲜的文创产品加持,而冰箱贴正是能代表文旅融合的产品之一。”她说。

  冰箱贴在文旅产业里面,是一个新兴起的“蓝海”。怎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年轻人喜欢,又有德清地域特色的冰箱贴?

  “我做冰箱贴最大的底气是我自己是冰箱贴爱好者。”沈吉笑道,在英国留学时,因为喜欢,买了20多个国家、100多个各色各样的冰箱贴。莫干山做冰箱贴的商家比较少,她很有信心做出更受消费者喜爱的冰箱贴,作为本地人,对家乡文化的感知很深。

  莫干山的山山水水给了她很多启发。莫干山本来就是中国“四大避暑胜地”之一,近年来,“洋家乐”、民宿业又走在全国之前,还有国际知名的越野赛等,可挖掘的题材很多。

  “趁现在,我要设计出更多更好的冰箱贴,打造更多文创潮品,为家乡文化‘代言’”。沈吉说。

  做“好产品” 把梦想变成现实

  每周,戴着眼镜、一脸书卷气的沈吉,习惯抱着电脑和丈夫到镇上咖啡店,一边喝咖啡,一边交流身边大小事,是他们从英国留学时期保持到现在的爱好。

  “其实我是受我丈夫的影响才喜欢上冰箱贴的。”沈吉说,同在英国留学的丈夫喜欢收集,从邮票、啤酒瓶盖到冰箱贴,都是他收藏的爱好。

  “我们俩在2018年的时候就讨论过做本土冰箱贴的可能性,但是因为本职工作特别忙以及家人不支持,创业迟迟没有下定决心。”沈吉有些遗憾地说。

  “我觉得收藏这件事是有执念的,只有自己发自内心的喜欢,才能做好产品。”沈吉说:“我不会画画,但对莫干山的冰箱贴要设计成什么样太清楚了!我把自己的创意方案,用粗线条描述出来,告诉老公想表达的创意,由美术功底好的他画出样稿,我再做调整。”

  今年7月,从正式筹备到产品上市仅4个月,沈吉就推出了莫干山特色的7款冰箱贴。但她却说,“才卖了3200个,不值得炫耀!还需要继续努力,压货不少呢!”

沈吉制作的冰箱贴。受访者供图

  窄窄的工作室内,众多已包装好的冰箱贴放在一旁,犹如小人书封面,格外引人注目。

  沈吉指着一款金属冰箱贴说,这款产品叫“拐个弯就到”,“莫干山有很多骑行爱好者,当有人累了骑不动时,带头人常会鼓励他们,拐个弯就到。这句话给精疲力尽的骑车人无限希望,我就引用了。”她说,这款金属冰箱贴是自己最受欢迎的产品,首批货1千个已经售罄断货。

  沈吉说,她把产品主要分高中低三档,价格定在每个20元到35元不等,让消费者能有更多选择。

  文创产品不仅是商品 更是地方文化的形象代表

  冰箱贴是承载美物美景的介质,也是传播当地文化的独特窗口,带一个冰箱贴走,就好像将“诗与远方”带回家。

  基于此,沈吉在小红书上“开”店,弥补了游莫干山而没买到冰箱贴的游客。“每周一、二常有订单,周末在当地没买到去电商平台补一单的游客还不在少数呢。”

  怎样把德清文化历史融到产品中,让消费者购买后会心一笑?这是沈吉日夜思考的。“我希望自己的产品都能做到乍一看好看、细琢磨有趣。”

  在她看来,文创产品不仅是商品,更是地方文化的形象代表。德清有名山、湿地、古镇,还有“诗、瓷、桥、茶、舞、丝、珠”等特色,“我要将德清这些特色文化与新潮设计相结合,推出系列文创纪念品,做多做大德清的文创产品。”沈吉说,自己的目标是打造一个“冰箱贴博物馆”,它收藏的是记忆,展示的是游客的旅程和脚印。

  2018年刚回国时,沈吉就想做这件事,6年过去,依然“执迷不悟”,那就无需再犹豫。如今,终于迈出这一步,这既是沈吉的第一次从零开始的创业,更是对自己的又一次挑战。(完)

【编辑:刘阳禾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
进入20世纪,四川地区报业迎来快速发展。1900年在成都创立的《算学报》是一份专门介绍自然科学的报纸,也是成都第一张科学性报纸。随后四川大地陆续出现了《川报》《新四川日报》《成都快报》《华西日报》等关注时政、社会的新闻报刊。1922年,四川党、团组织早期重要创建人及领导人王右木在成都创办《人声》,这是四川第一份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首要任务的革命刊物。值得一提的是,红军长征途经四川时坚持出版报纸,这些报刊被称作“长征红报”。

【杭州亚运会】唐拉提汗:冠军证明了中国拳击的力量

抚宁天路东起坟坨管理区旧县村,西至茶棚乡南山村。它穿行于山野之间,一路青山绿水相伴。夏季正是这条公路“颜值”最高的时节,峰回路转,景色变化无穷。在这里呼吸着山间清新的空气,满目皆是悦目的青翠。

马背上的公主

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“到月球背面去”被视作是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”,面对月球背面的全新环境,嫦娥四号研制团队成员协同攻关,解决了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。2019年1月,嫦娥四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,实现人类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,率先在月球背面刻上中国足迹。

(新春走基层)三峡库区:土家族“舞龙争霸”庆元宵

刘英认为,当前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,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国,也是碳排放第一大国,并没有起到带头作用,反而对全球新能源贡献力度最大的中国采取贸易打压举措,最终会反噬自身。

四川雅江森林火灾明火扑灭 火场全面进入清理看守阶段

2024年5月31日,新疆和田学院正式获得教育部批准,成为和田地区首所全日制公办本科学校。2024年9月,和田学院迎来首批本科生。它的成立,不仅填补了和田地区高等教育的空白,更为和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